导航

预约参观和睦家妇产科有礼啦! 立即查看

中国人面临的糖尿病风险

艾思田, 肿瘤内科医生,国际会诊专家

在过去30年间,我们目睹了中国经济的惊人增长以及中国人民人均收入的相应增加。然而不幸的是,个人财富的增加却有其副作用,即超重者的人数普遍增加,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也有所上升。中华医学会2008年在全国各地14个省份所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有多达9千2百万的成年人被诊断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非常有可能已经变成或者将要很快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血液中葡萄糖浓度高于正常值(高血糖),其病因是由于患者体内生成的胰岛素(人体内定期清除过量血糖的一种激素)不够,或是因体内胰岛素未被有效利用而引起的。 糖尿病增加了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50%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脏病和中风。多达50%的糖尿病患者会经历糖尿病所致神经损伤。糖尿病所致的神经损伤会造成许多不同的问题,常见的症状是手脚针刺感、疼痛、麻木或无力。糖尿病常会破坏下肢神经,特别是足部和腿部,从而增加足部溃疡和最终截肢的概率。

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损伤(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失明的重要原因。糖尿病引起的失明是由于长期积累的对视网膜微血管的伤害造成的。患糖尿病15年后,约2%患者失明,10%视力严重衰退。

而且,糖尿病是世界上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约有10-2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肾衰竭。糖尿病患者的总体死亡风险至少是同龄人中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倍。

尽管无法治愈并具有潜在致命危险,但各种类型的糖尿病都可以通过治疗来减少上述并发症的产生,比如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体重及使用某些药物。

糖尿病有哪几种不同类型?

  Ⅰ型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是由于体内生成的胰岛素不够。Ⅰ型糖尿病的确切原因不清楚,因而无法预防。Ⅰ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

  Ⅱ型糖尿病

世界上90%糖尿病患者为Ⅱ型糖尿病。此类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的综合因素造成的。这种疾病是因体内胰岛素未被有效利用而引起的。

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妇女怀孕期间,其血糖浓度升高(高血糖)。一般在产前检查时发现。这种情况具有较高的日后发展成糖尿病的风险。

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正常血糖调节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阶段。这种情况通常在体检中发现。尽早发现并治疗糖尿病前期,可以减缓甚至防止发展成Ⅱ型糖尿病。

哪些人面临糖尿病的风险?

某些人群比其他人风险大些。如果您属于下列范围,应考虑做糖尿病检查:

·45岁或以上

·超重(体重指数25或以上)

·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史

·经常不运动

·分娩过体重超过4.1公斤(9磅)的婴儿

·有妊娠糖尿病史

·有高血压(血压≥140/90 mmHg)

·血脂异常——血液循环中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不正常

·有早期糖尿病

·有多囊卵巢综合征

·有血管疾病史

如何预防糖尿病?

您可以积极预防糖尿病。通过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获得和保持符合自己身材的适合体重,从而降低得糖尿病的概率。调整饮食也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如果您需要营养方面的建议,请向营养师咨询。此外,某些药物可降低形成糖尿病的可能性。请与医生沟通,以获得更多信息。

为了稳定您的糖尿病,有些重要的事您可以做。首先,建立一个可以坚持的饮食和锻炼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用药更重要。其次,与医生共同制订一个有规律的定期复诊时间表,以确保您采取的措施有助于治疗糖尿病。再次,糖尿病患者应当制定每年检查眼睛的时间表,以便及早发现视网膜的损伤情况,防止失明。

请牢记糖尿病治疗的ABC基础知识:

  A代表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您的糖化血红蛋白是近8-12周内平均血糖的可靠测量值。根据您的糖化血红蛋白,医生可以确定您对血糖的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目标值应小于7%。

  B代表血压

糖尿病患者的目标血压是低于130/80 mm Hg。

  C代表胆固醇

糖尿病患者的LDL(低密度脂蛋白)的目标值是小于2.58 mmol/L (100 mg/dL)。 LDL可以称为“坏”胆固醇。血中LDL太高会在动脉中沉积脂肪,降低血流量。

如果您刚被诊断出糖尿病应当怎么办?

不要惊慌。请记住,糖尿病治疗是个长期过程,这个过程中您有一定的控制权。本文提到的各种并发症源于慢性而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糖尿病。

不要觉得要掌握的新信息太多而感觉不堪重负。处理糖尿病就像学开车,要从基础学起。例如:如何启动车子,如何不偏离道路。医生是您的指导员,他会不断增加新的课程来提高您的技巧,让您放松地一步一步学会这些技能。

不要延误治疗。诊断之前,您可能只有一点点,或者甚至没有症状,但尽早获得评估,对避免可能已经在发展的并发症是很关键的。
不要失去希望。得糖尿病并不必然意味着您不能享受自己喜欢的食物。通过恰当的饮食管理,您可以学习如何实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而又不影响血糖控制。

参考资料:

1. UpToDate

2. http://www.diabetes.org

3. WHO, Media Centre, Diabetes, January 2011

和睦家医疗